第七届安徽省水稻新品种展示观摩暨产业发展大会在合肥召开
发布时间:2025-09-18
金秋九月,稻谷飘香。9月16日上午,安徽省种子协会及水稻分会在合肥市召开第七届安徽省水稻新品种展示观摩暨产业发展大会,农业农村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省农业农村厅及有关处室、省种子管理总站、省农业科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省农作物相关产业技术体系、中华粮网,有关市(县)种子管理部门、省种子协会会员单位、农资经销商、种植大户,水稻收储、加工、贸易企业及闻媒体代表共300余人出席会议。
与会代表实地观摩了位于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舒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安徽省水稻新品种展示现场。此次参展水稻品种129个,其中籼稻品种123个、粳稻品种6个,国审品种61个、省审品种15个、待审品种53个。荃银高科、国投丰乐、安徽昇谷等企业负责人在展示田头分别介绍了科优9085、安两优676、筑优筑农丝苗等水稻品种田间表现。总体来看,各参展品种长势良好,丰收在望,品种优良性状得到了充分展现。观摩期间,来自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近百名师生代表走进水稻基地实践课堂,感受现代农业科技魅力。
会上,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站长汤汇致欢迎词。他指出,参会代表们实地观摩了水稻新品种展示现场,直观感受了科技赋能下水稻新品种在田间的优异表现和增产潜力。他强调,推进品种创新与更新换代,是实现水稻产业提质增效、稳产保供的关键举措,更是夯实“江淮粮仓”建设的重要支撑。汤汇充分肯定了安徽省种子协会在搭建展示平台、促进行业交流、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希望各方以本次大会为契机,凝聚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推动安徽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会上,多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围绕稻米产业发展作专题报告。其中,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佟立涛以《日韩稻米粉食品趋势与茶点创新》为题,探讨米粉食品加工质量提升与品种创新;福建农林大学原副校长林文雄作《再生稻高产低碳栽培与发展展望》报告,聚焦再生稻的绿色高效发展;国投丰乐水稻种子公司总经理陈楠介绍了《科技引领焕新启航——国投丰乐种业发展新动向》,展示国投丰乐焕新启航;农业农村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原副主任陈良玉作《稻米产业之空间构想》报告,分析稻米产业空间布局与未来方向;荃银高科农科院执行副院长严志发布《荃银高科科技创新发展报告》,展示企业科技创新成果;中国粮网总监徐彦则以《2025年水稻价格走势及最新行情预测》为题,对市场趋势作出研判。
本次大会围绕水稻全产业链建设主题,聚焦加快优质高产高效水稻新品种研发推广应用关键环节,突出了稻米“生产+加工+科技+品牌”全产业链开发,走种业全产业链联动创新发展之路。签约仪式环节中,荃银高科、国投丰乐和安徽昇谷等3家企业牵头,分别与18家单位进行了水稻全产业链战略合作签约。
会上,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所长倪大虎宣读《安徽省2025年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推介品种初选入围名单》,安徽省种子协会秘书长叶飞宣读《安徽省2025年玉米、大豆新品种展示示范推介品种初选入围名单》。为推进农作物育种成果转化,加快高产、优质、绿色、高效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应用,对安徽省2024-2025年度遴选出的15个小麦推介品种、10个油菜推介品种和2025年4个鲜食玉米推介品种颁发了证书(品种名单见附件)。
安徽省种子协会理事长张琴作会议总结,她指出,此次大会既是一次集中展示安徽水稻育种创新成果的盛会,也是一场聚焦产业升级、共谋未来发展的“智慧大会”。
当前面对极端气候频发、粮食价格低迷、农业生产结构和国际形势的变化,给种业发展带来了挑战。张琴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以“品种创新”为根,筑牢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希望通过此次集中展示,能够促进各科研院所和种子企业进一步强化协同创新,加快种质资源创制和突破性品种选育,推动品种从“量”向“质”、从“通用”向“专用”升级,让每一粒良种都成为农民增收的“金种子”;二是以“产业升级”为要,打通全产业链发展的“增值链”。希望大家能够深挖水稻产业发展潜力,向“深”处延链条,向“强”处树品牌,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体系,提升稻米产业附加值,助力农业各环节增产增收;三是以“协同联动”为本,凝聚产业发展的“同心圆”。建议通过推动“科研—企业—农户”精准对接,帮助大家有效对接科技、产业资源,实现更大发展。从而进一步发挥协会桥梁作用,助力产业主体做大做强和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来源:省种子协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