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全省种业信息监测统计工作的通知 [2025-02-24]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开展2025年度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展示工作的通知 [2025-02-14]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召开五届三次常务理事会议的通知 [2024-12-25]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召开2024种业创新暨水稻产业发展大会的通知 [2024-11-21]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召开2024种业创新暨水稻产业发展大会的通知 [2024-10-09]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征集2024—2025年度冬油菜展示评价参展品种的通知 [2024-08-22]      关于2024年安徽省种子诚信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结果的公告 [2024-07-16]      2023-2024年安徽省小麦新品种展示综合评价结果发布 [2024-07-09]      关于2024年安徽省种子诚信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结果的公示 [2024-07-08]      关于举办种子法律法规培训班的通知 [2024-06-28]      关于2024年安徽省种子诚信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5-22]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召开2024年小麦新品种展示观摩暨产业发展大会的通知 [2024-04-07]      关于举办2024年安徽省种业人才专场招聘会的通知 [2024-03-13]      关于做好全省种业信息监测统计工作的通知 [2024-03-11]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开展签订种子企业诚信自律倡议书活动的通知 [2024-02-23]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开展2024年农作物新品种展示评价工作的通知 [2024-02-21]      关于举办2024年安徽省种业人才专场招聘会的通知 [2024-02-21]      电脑设备项目询价采购邀请函 [2024-01-22]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召开五届一次常务理事会议的通知 [2023-12-06]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召开种业创新发展暨金融支持种业振兴大会的通知 [2023-12-06]      电脑设备项目询价采购邀请函 [2023-08-07]      关于举办种子企业加工贮藏、质检技术培训班的通知 [2023-07-11]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召开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的通知 [2023-05-08]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种业处关于品种管理的问卷调查 [2023-05-08]      关于安徽省种子协会第五届理事会人选名单公示 [2023-05-04]      关于申报2023年水稻不育系鉴定的通知 [2023-04-26]      南繁单位需求信息调查表 [2023-04-25]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召开2023年小麦新品种展示观摩暨产业发展论坛会的通知 [2023-04-17]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开展农作物优良品种测产服务的通知 [2023-04-10]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开展2023年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的通知 [2023-03-13]      关于做好全省种业信息统计工作的通知 [2023-02-20]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召开四届九次理事常务理事会议暨专家座谈会的通知 [2022-12-16]      关于做好会员发展和确认工作的通知 [2022-11-22]      关于召开2022种粮一体化产业发展论坛暨优质水稻新品种展示观摩会的通知 [2022-08-01]      关于为会员单位做好农作物优良品种测产服务的通知 [2022-06-29]      关于2022年安徽省种子诚信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结果的公告 [2022-06-27]      关于召开2022瓜菜新品种展示暨全国南瓜新品种观摩会的通知 [2022-06-14]      关于2022年安徽省种子诚信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结果的公示 [2022-06-13]      安徽省种子协会转发省民政厅、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全省性社会团体分支(代表)机构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 [2022-05-06]                                                                                                                                                                                                                                                                                                                           
首页>新闻动态

    2025年冬小麦春季测墒灌溉技术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25-02-26

      浇好春灌第一水、追好返青拔节肥,促进小麦强根壮蘖、健壮群体,是确保夏粮丰收的关键措施。当前冬麦区大部墒情处于适宜范围,但北方冬麦区越冬期间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土壤持续失墒,河北中北部、山西南部、山东西部、中部及北部、江苏北部等地墒情不足,干旱局部发生。未来14天北方冬麦区降水量仍较常年同期偏少,气温偏高,土壤失墒进程将持续并加快。各地要加强墒情监测和灌溉指导,适温因墒因苗抓好小麦春灌,服务冬小麦大面积提单产,为夏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一、华北冬麦区

      当前大部麦区墒情适宜,河北中北部、山西南部、山东西部及北部局地墒情不足至干旱。一二类苗占比超8成,部分早播小麦长势偏旺。灌溉建议墒情不足至干旱、土壤暄松的麦田返青后镇压沉实土壤、弥封裂隙,减少水分蒸发,提墒保墒。干旱麦田在日均气温稳定在5—6℃以上时及时浇灌小水,抗旱保苗。墒情适宜的旺长麦田推迟返青水,在返青至起身前同向镇压2—3次,控旺促壮,促进根系下扎,减少春季分蘖,促进冬前大蘖成穗。墒情适宜的壮苗麦田要控促结合,春季第一水推迟到起身末期至拔节期,结合灌溉追施纯氮6—8公斤/亩。苗弱麦田,返青后可喷施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第一水提前至起身前后,拔节中后期浇第二水,随水追施速效氮肥,分别亩施纯氮4—6公斤。灌浆前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时小水细灌,避免大水漫灌引起倒伏。春季天气变化大,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如遇“倒春寒”,在低温来临前及时灌溉,调节地温和近地层小气候,须确保田面无积水。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可能出现“干热风”,要做好“一喷三防”,有喷灌或微喷条件的麦田也可提前喷水10m3/亩,降温补水。节灌措施软管(小白龙)输水+小畦灌溉每次灌水量约50m3/亩。微喷带或大型喷灌机低压微喷每次灌水量25—30m3/亩。移动式、固定式、地埋式等喷灌设备每次灌水量35—40m3/亩。浅埋滴灌每次灌水量约35m3/亩。水溶肥、液体肥可结合微喷灌少量多次水肥一体化施用,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二、黄淮麦区

      当前黄淮大部墒情适宜,江苏北部及山东中部局部旱地墒情不足,部分麦田长势过旺。灌溉建议墒情适宜麦田,旺长麦田可不春灌,及时采取镇压、化控等措施控制旺长。返青期出现干旱影响生长可补小水20—30m3/亩。如遇“倒春寒”,在低温来临前及时小水灌溉,确保田面无积水。三类麦田返青期要在日均气温稳定在5—6℃以上时及时春灌,随水追施尿素8—10公斤/亩,待地干时及时划锄;拔节期后结合降水或灌溉追施尿素5—6公斤/亩、氯化钾3公斤/亩。、二类麦田推迟至起身期、拔节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时开始灌溉,随水追施尿素15—18公斤/亩。墒情不足至干旱或出现冻害的麦田在返青期及时春灌,结合灌水施用尿素10—15公斤/亩。墒情过多麦田应及时清沟理渠、疏通内外沟系,排涝降渍。灌浆期可能出现“干热风”,应做好“一喷三防”,有喷灌条件的麦田也可提前喷水10m3/亩,降温补水。节灌措施小畦灌溉每次灌水50—60m3/亩。窄畦畦长小于70m的田块,可采用大流量浇“跑马水”;畦长大于70m的地块,可采用间歇波涌灌溉,每次灌水量增加到70m3/亩。软管浇灌每次灌水量40—50m3/亩。喷灌每次灌水量30—40m3/亩。微灌每次灌水量25—30m3/亩。通过喷灌或微灌防干热风时每次灌水量5—10m3/亩。

      三、西北麦区

      当前大部墒情适宜,小麦苗情总体较好,一、二类苗比例高,但旺长苗和三类弱苗仍然存在。灌溉建议旺长返青期至起身期镇压控旺或喷施化控调节剂,春一水推迟到拔节期或拔节后,总茎数降至90万/亩左右时,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0—15公斤/亩。三类麦田水浇地在日均气温稳定在5—6℃以上时少灌轻追,喷(滴)灌10—15m3/亩,亩追施磷酸二铵约10公斤,待地干时及时划锄;拔节至孕穗期结合二次灌水亩追施尿素5—6公斤;籽粒灌浆初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55%时灌溉。旱地土壤化冻后及早趁墒追肥,追施尿素3—4公斤/亩、磷酸二铵6—8公斤/亩。拔节期亩追施尿素约10公斤/亩、磷酸二铵5—8公斤/亩。二类麦田返青期镇压划锄,起身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0%时灌一水,结合灌水亩追施尿素8—10公斤、磷酸二铵9—10公斤。一类麦田推迟至拔节期灌溉,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0—15公斤/亩。新疆冬麦区一般于小麦返青期、起身拔节期、孕穗期各滴灌1次,小麦灌浆期滴灌3次,每次灌水30 m3/亩左右,春灌第一水可适当加大至40—50m3/亩。结合灌水追肥,小麦拔节期追施尿素15—20公斤/亩,返青期和孕穗期追施尿素8—10公斤/亩,亦可搭配磷酸一铵、磷酸二氢钾等肥料。节溉措施短(窄)畦灌溉每次灌水量50—60m3/亩。软管输水(小白龙)畦灌每次灌水量30—40m3/亩。移动式、固定式、地埋式等喷灌设备或微喷带、滴灌带等微灌设施每次灌水量20—30m3/亩。

      四、长江中下游和西南麦区

      当前大部墒情适宜,局地墒情过多。灌溉建议墒情适宜麦田返青—拔节期无需灌溉,墒情过多田块应及时清沟排水;晚播稻茬麦田尤其要做好三沟配套,保证沟渠畅通降低渍害影响。部分因晚播迟发、长势偏弱的麦田要趁墒追施尿素等6—8公斤/亩,提倡喷施大量元素水溶肥促弱转壮。扬花灌浆土壤相对含水量持续低于65%时灌水1次,灌水量为30—40m3/亩。如遇持续降雨、麦田出现渍涝,应及时清沟排水。抽穗期至成熟期有喷灌条件的麦田在“干热风”天气发生前可结合喷施磷酸二氢钾喷水10m3/亩,以水调温。湖北及西南易旱麦区要积极调水储水蓄水,确保浇足小麦扬花灌浆水,结合“一喷三防”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10m3/亩或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增强抗旱能力。节灌措施软管输水(小白龙)+小畦灌溉每次灌水量30—40m3/亩。低压微喷带(管)、小型移动式喷灌、固定和半固定式喷灌每亩灌水量20—30m3


      来源:节水农业技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