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开展2025年度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展示工作的通知 [2025-02-14]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召开五届三次常务理事会议的通知 [2024-12-25]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召开2024种业创新暨水稻产业发展大会的通知 [2024-11-21]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召开2024种业创新暨水稻产业发展大会的通知 [2024-10-09]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征集2024—2025年度冬油菜展示评价参展品种的通知 [2024-08-22]      关于2024年安徽省种子诚信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结果的公告 [2024-07-16]      2023-2024年安徽省小麦新品种展示综合评价结果发布 [2024-07-09]      关于2024年安徽省种子诚信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结果的公示 [2024-07-08]      关于举办种子法律法规培训班的通知 [2024-06-28]      关于2024年安徽省种子诚信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5-22]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召开2024年小麦新品种展示观摩暨产业发展大会的通知 [2024-04-07]      关于举办2024年安徽省种业人才专场招聘会的通知 [2024-03-13]      关于做好全省种业信息监测统计工作的通知 [2024-03-11]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开展签订种子企业诚信自律倡议书活动的通知 [2024-02-23]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开展2024年农作物新品种展示评价工作的通知 [2024-02-21]      关于举办2024年安徽省种业人才专场招聘会的通知 [2024-02-21]      电脑设备项目询价采购邀请函 [2024-01-22]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召开五届一次常务理事会议的通知 [2023-12-06]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召开种业创新发展暨金融支持种业振兴大会的通知 [2023-12-06]      电脑设备项目询价采购邀请函 [2023-08-07]      关于举办种子企业加工贮藏、质检技术培训班的通知 [2023-07-11]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召开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的通知 [2023-05-08]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种业处关于品种管理的问卷调查 [2023-05-08]      关于安徽省种子协会第五届理事会人选名单公示 [2023-05-04]      关于申报2023年水稻不育系鉴定的通知 [2023-04-26]      南繁单位需求信息调查表 [2023-04-25]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召开2023年小麦新品种展示观摩暨产业发展论坛会的通知 [2023-04-17]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开展农作物优良品种测产服务的通知 [2023-04-10]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开展2023年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的通知 [2023-03-13]      关于做好全省种业信息统计工作的通知 [2023-02-20]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召开四届九次理事常务理事会议暨专家座谈会的通知 [2022-12-16]      关于做好会员发展和确认工作的通知 [2022-11-22]      关于召开2022种粮一体化产业发展论坛暨优质水稻新品种展示观摩会的通知 [2022-08-01]      关于为会员单位做好农作物优良品种测产服务的通知 [2022-06-29]      关于2022年安徽省种子诚信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结果的公告 [2022-06-27]      关于召开2022瓜菜新品种展示暨全国南瓜新品种观摩会的通知 [2022-06-14]      关于2022年安徽省种子诚信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结果的公示 [2022-06-13]      安徽省种子协会转发省民政厅、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全省性社会团体分支(代表)机构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 [2022-05-06]                                                                                                                                                                                                                                                                                                                           
首页>新闻动态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2024年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发布时间:2025-02-20

      为深入贯彻种业振兴行动部署,健全品种审定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更好发挥审定标准对品种创新的引领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和《国家级小麦品种审定标准(2024年修订)》相关规定,安徽省小麦专业委员会草拟了《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2024年修订)》(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时间:自公布之日起30个自然日。期间如有异议,请以实名通过电子邮件或信函方式反馈,并注明联系方式。1.电子邮件:ahpshb@126.com,2.邮寄地址:合肥市包河区滨湖新区洞庭湖路3355号农业农村大厦17A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

      附件: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2024年修订)(征求意见稿)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2025年2月17日

       

      附件

      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2024年修订)

      (征求意见稿)

      1基本条件

      1.1抗病性

      淮河以南春性组:赤霉病达到中抗及以上,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非全高感。

      淮河以北及沿淮半冬性组:赤霉病达到中感及以上,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非全高感。

      1.2抗倒伏性

      任一正常年份倒伏程度≤3级,且倒伏面积≤40.0%的试验点比例≥70%(因自然灾害报废的试点除外)。

      1.3生育期

      不超过安全生产和耕作制度允许范围。

      淮河以南春性组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3天;淮河以北及沿淮半冬性组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2天。

      当区试对照品种进行更换时,由小麦专业委员会对相应生育期指标作出调整。

      1.4品质

      分强筋、中强筋、中筋和弱筋四类,各项品质指标要求都可以满足强筋的为强筋小麦;其中任何一个指标达不到强筋的要求,但可以满足中强筋的为中强筋小麦;其中任何一个指标达不到中强筋要求的为中筋小麦;达不到弱筋要求的也为中筋小麦。

      1.5真实性和特异性(SSR分子标记检测)

      同一品种在不同试验年份、不同试验组别、不同试验渠道中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应当≤2个。

      申请审定品种应当与已知品种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4个;申请审定品种与已知品种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3个时,需进行田间小区种植鉴定证明有重要农艺性状差异。

      2 分类品种条件

      2.1 高产稳产品种

      审定品种与对照同为常规品种或杂交品种且同等级品质,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3.0%,且每年增产≥2.0%,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2.0%;每年区域试验增产≥2.0%、生产试验增产≥0.0%试验点比例≥60%。

      申请审定品种为杂交中筋品种,对照品种为常规中筋品种,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增产≥5.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5.0%的试验点比例≥60%。

      2.2 绿色优质品种

      2.2.1 抗赤霉病品种:赤霉病抗性鉴定结果淮河以南春性品种抗及以上、淮河以北及沿淮半冬性品种中抗及以上,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增产≥0.0%,且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0.0%试验点比例≥60%。

      2.2.2 抗穗发芽品种:小麦抗穗发芽性检测结果淮河以南春性品种达到高抗级别,淮河以北及沿淮半冬性品种达到中抗及以上级别,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增产≥0.0%,且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0.0%试验点比例≥60%。

      2.2.3 优质品种:满足下述各项相关指标要求的强筋、中强筋和弱筋小麦为优质品种。

      强筋小麦: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4.0%、湿面筋含量(14%水分基)≥30.5%、吸水率≥60%、稳定时间≥10.0分钟、最大拉伸阻力Rm.E.U.≥450、拉伸面积≥100cm2。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增产≥-5.0%,且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5.0%试验点比例≥60%。

      中强筋小麦: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3.0%、湿面筋含量(14%水分基)≥28.5%、吸水率≥58%、稳定时间≥7.0分钟、最大拉伸阻力Rm.E.U.≥350、拉伸面积≥80cm2。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增产≥0.0%,且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0.0%试验点比例≥60%。

      中筋小麦: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2.0%、湿面筋含量(14%水分基)≥24.0%、吸水率≥55%、稳定时间≥3.0分钟、最大拉伸阻力Rm.E.U.≥200、拉伸面积≥50cm2。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3.0%,且每年增产≥2.0%,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2.0%;每年区域试验比对照增产≥2.0%、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0.0%试验点比例≥60%。

      弱筋小麦: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2.0%、湿面筋含量(14%水分基)<24.0%、吸水率<55%、稳定时间<3.0分钟。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增产≥0.0%,且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0.0%试验点比例≥60%。

      2.3 特殊类型品种

      2.3.1 品种分类

      2.3.1.1软质小麦品种:籽粒硬度(国标)≤50或单籽粒硬度≤40(角质率<30%),且容重≥750g/L。

      2.3.1.2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的其他类型品种。

      2.3.2 产量指标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3.0%,且每年区域试验比对照增产≥2.0%,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2.0%;每年区域试验增产≥2.0%、生产试验增产≥0.0%试验点比例≥60%。


      来源:省种子管理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