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召开2024种业创新暨水稻产业发展大会的通知 [2024-10-09]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征集2024—2025年度冬油菜展示评价参展品种的通知 [2024-08-22]      关于2024年安徽省种子诚信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结果的公告 [2024-07-16]      2023-2024年安徽省小麦新品种展示综合评价结果发布 [2024-07-09]      关于2024年安徽省种子诚信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结果的公示 [2024-07-08]      关于举办种子法律法规培训班的通知 [2024-06-28]      关于2024年安徽省种子诚信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5-22]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召开2024年小麦新品种展示观摩暨产业发展大会的通知 [2024-04-07]      关于举办2024年安徽省种业人才专场招聘会的通知 [2024-03-13]      关于做好全省种业信息监测统计工作的通知 [2024-03-11]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开展签订种子企业诚信自律倡议书活动的通知 [2024-02-23]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开展2024年农作物新品种展示评价工作的通知 [2024-02-21]      关于举办2024年安徽省种业人才专场招聘会的通知 [2024-02-21]      电脑设备项目询价采购邀请函 [2024-01-22]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召开五届一次常务理事会议的通知 [2023-12-06]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召开种业创新发展暨金融支持种业振兴大会的通知 [2023-12-06]      电脑设备项目询价采购邀请函 [2023-08-07]      关于举办种子企业加工贮藏、质检技术培训班的通知 [2023-07-11]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召开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的通知 [2023-05-08]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种业处关于品种管理的问卷调查 [2023-05-08]      关于安徽省种子协会第五届理事会人选名单公示 [2023-05-04]      关于申报2023年水稻不育系鉴定的通知 [2023-04-26]      南繁单位需求信息调查表 [2023-04-25]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召开2023年小麦新品种展示观摩暨产业发展论坛会的通知 [2023-04-17]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开展农作物优良品种测产服务的通知 [2023-04-10]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开展2023年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的通知 [2023-03-13]      关于做好全省种业信息统计工作的通知 [2023-02-20]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召开四届九次理事常务理事会议暨专家座谈会的通知 [2022-12-16]      关于做好会员发展和确认工作的通知 [2022-11-22]      关于召开2022种粮一体化产业发展论坛暨优质水稻新品种展示观摩会的通知 [2022-08-01]      关于为会员单位做好农作物优良品种测产服务的通知 [2022-06-29]      关于2022年安徽省种子诚信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结果的公告 [2022-06-27]      关于召开2022瓜菜新品种展示暨全国南瓜新品种观摩会的通知 [2022-06-14]      关于2022年安徽省种子诚信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结果的公示 [2022-06-13]      安徽省种子协会转发省民政厅、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全省性社会团体分支(代表)机构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 [2022-05-06]                                                                                                                                                                                                                                                                                                                           
首页>新闻动态

    2024年小麦秋播药剂拌种及秋冬季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24-10-09

      小麦秋播药剂拌种是控制小麦条锈病、茎基腐病、纹枯病、全蚀病、黑穗病等土传、种传病害和蚜虫、地下害虫的关键技术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初始菌源量和虫源基数,减轻小麦中后期病虫防控压力,是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的重要措施,对于赢得全年小麦病虫害防控主动权具有重要意义。

      一、防控策略与防治目标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立足“抓早治小、关口前移”,实施“分区治理、分类指导”的防控策略,落实“深翻灭茬整地、优选抗性品种、药剂拌种包衣、合理适期晚播、秋苗达标防治”等五项关键技术措施,预防和控制小麦种传与土传病害、蚜虫、地下害虫以及秋冬季苗期病虫危害,夯实小麦病虫防治基础。2024年全国冬小麦秋播药剂拌种覆盖率总体要稳定在90%以上;其中,西南、西北、汉水流域小麦条锈病冬繁区以及茎基腐病、地下害虫和根部病害等重发区,力争做到药剂拌种全覆盖、杜绝“白籽下地”。

      二、重点区域与防控对象

      根据近年来冬小麦种植区重大病虫害发生演替与危害情况,确定秋冬季重点防控对象。

      西北麦区:重点防控条锈病、茎基腐病、黄矮病、雪霉叶枯病(新疆地区)、麦蚜、麦蜘蛛等病虫。

      西南麦区:重点防控条锈病、麦蚜和麦蜘蛛等病虫。

      华北麦区:重点防控茎基腐病、根腐病、全蚀病、孢囊线虫病、麦蚜、麦蜘蛛等病虫。

      黄淮海麦区:重点防控茎基腐病、纹枯病、根腐病、白粉病、黄花叶病毒病、孢囊线虫病、麦蚜、麦蜘蛛、地下害虫等病虫。

      长江中下游麦区:重点防控纹枯病、白粉病、黑穗病、麦蚜、麦蜘蛛等病虫,密切关注茎基腐病发生。

      三、关键防控技术措施

      (一)优选抗(耐)性品种。黄淮、长江中下游条锈病流行区,优先种植成株期抗性高的品种;西北、西南等条锈病菌越夏、冬繁区,提高中高抗品种种植比例,控制条锈病初始菌源量;长江中下游、黄淮、华北等麦区,要优先选择对赤霉病、茎基腐病等具有较好抗(耐)性的品种。

      (二)深翻灭茬与适期晚播。小麦茎基腐病、纹枯病等土传病害发生区要加强播前田间管理,通过深翻灭茬降低病原菌菌源量;根据天气情况可适当推迟小麦播种时期,适当加大用种量,保障基本苗数,达到压低冬前病原菌侵染几率和病虫害发生程度。条锈病菌源区,要及时清除麦田周边自生麦苗、杂草、小檗,降低条锈病越冬菌源量。

      (三)秋播药剂拌种技术。根据各小麦主产区病虫害发生情况确定重点防控对象,以重点防治对象为核心,统筹考虑具有兼治其它病虫害的药剂进行药剂拌种,选择使用已经在小麦上登记的种子处理剂或种衣剂,严格按照农药标签上推荐剂量配比与小麦种子进行药剂拌种或包衣。拌种时可添加含芸苔素内酯、二氢卟吩铁、氨基寡糖素、免疫激活蛋白等植调剂或免疫诱抗剂,提高小麦出苗率和抗逆性。茎基腐病预防控制区:按照小麦茎基腐病应急防治推荐用药名单,选用咯菌腈·噻虫胺、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戊唑醇·吡虫啉、吡唑醚菌酯·灭菌唑、咯菌腈·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咯菌睛、氰烯菌酯·戊唑醇等复配制剂以及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戊唑醇、种菌唑、三氟吡啶胺等单剂进行拌种或包衣,同时可兼治小麦纹枯病、黑穗病、根腐病等种传、土传病害,结合杀虫剂可兼治地下害虫。条锈病越夏、冬繁区及其周边麦区:采用三唑类及福美双等药剂进行拌种或包衣,同时可兼治苗期白粉病和黑穗病。全蚀病发生区:选用硅噻菌胺、苯醚甲环唑、申嗪霉素或井冈·枯芽菌等药剂拌种或包衣。地下害虫与苗期蚜虫发生区:选用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毒死蜱、辛硫磷等药剂拌种或包衣。

      (四)秋苗病虫防治技术。苗期条锈病:在发病初期采取“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防治措施,选用三唑类杀菌剂(粉唑醇、己唑醇、丙环唑、三唑酮)化学农药或嘧啶核苷类抗菌素等生物农药开展喷雾防治,同时兼治白粉病;苗期茎基腐病、纹枯病:在病株率达5%—10%时,选择丙硫菌唑、丙硫唑、丙环唑、吡唑醚菌酯、叶菌唑、氰烯菌酯、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氯氟醚菌唑、噻呋酰胺等单剂或混剂喷雾防治;苗期蚜虫:在百株虫量达到500头时,选用吡蚜酮、啶虫脒、抗蚜威、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化学药剂或苦参碱、绿僵菌等生物农药进行叶面喷雾防治;苗期麦蜘蛛:在达到麦田每33厘米200头虫量时,选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等药剂进行叶面喷雾。

      四、保障措施与防治要求

      (一)强化责任落实。切实落实“政府主导、属地负责”防控工作机制,立足预防、抓关键时期,加强组织领导,细化防治措施,确保防控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二)强化监测预警。各级植保机构要加强病虫监测,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对达到防治指标的病虫,及时组织防控行动。对条锈病发生区,推行首发奖励制度,做到带药侦查、达标防治,早发现早控制。

      (三)强化指导服务。小麦秋播药剂拌种时间紧、任务重,各级植保机构要在秋播关键时期组织技术骨干深入一线,开展宣传培训,指导农民科学防控。要突出把好选药、用药关,确保防控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四)强化统防统治。各地要加强秋播拌种防控物资调度,充分发挥各类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作用。有条件地区以镇村为单位,整建制推进药剂拌种和苗期统一喷药作业,切实提升防控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


      来源:病虫害防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