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全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发布时间:2023-02-03
2023 年 1 月 13 日,我省植保总站组织全省各市、县(市、区)植保站, 邀请省农科院和省气象部门等单位相关专家,召开 2023 年农作物 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视频会商会。依据冬前病虫基数、耕作制度、 种植品种、作物苗情和气象预报等因素,结合农作物病虫害发生 演变规律综合研判,预计 2023 年全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其中小麦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小麦赤霉病重发风险高; 水稻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二化螟在混栽稻区偏重至大发生,水 稻“两迁”害虫在沿江以南重发风险较高,水稻穗期“两病”在感病品 种上流行几率较大;玉米病虫害总体中等至偏重发生,草地贪夜 蛾在秋玉米上大发生,玉米南方锈病大流行风险高;油菜病虫害 总体中等发生,菌核病偏重发生;大豆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甜 - 2 - 菜夜蛾、烟粉虱偏重发生;棉花病虫害总体偏轻发生。
预计 2023 年全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 2.84 亿亩次,其中草 地贪夜蛾发生面积 200 万亩次、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 1.05 亿亩次、 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 1.04 亿亩次、玉米病虫害发生面积 4400 万亩 次、油菜病虫害发生面积 1100 万亩次、大豆病虫害发生面积 1700 万亩次、棉花病虫害发生面积 100 万亩次。
一、国家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
(一)草地贪夜蛾
预计草地贪夜蛾在春玉米上中等发生,夏玉米上偏轻发生, 秋玉米上大发生,淮北局部冬前早播小麦上集中为害,全省发生 面积 200 万亩次。
(二)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大流行风险高,发生面积 4000 万亩。
(三)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 300 万亩。
(四)小麦蚜虫
小麦蚜虫在沿淮淮北中等至偏重发生,发生面积 1800 万亩次。
(五)稻飞虱
稻飞虱偏重发生,发生面积 2500 万亩次。
(六)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中等发生,发生面积 1800 万亩次。
(七)二化螟
二化螟总体偏重发生,“混栽稻区”偏重至大发生,发生面积 1800 万亩次。
(八)稻瘟病
稻瘟病在感病品种上偏重发生,发生面积 500 万亩。
(九)粘虫
粘虫在小麦上轻发生,在玉米上偏轻发生,发生面积分别为 100 万亩、200 万亩。
(十)东亚飞蝗
东亚飞蝗总体偏轻发生,夏蝗在淮南市潘集区有高密度点片。 发生面积 60 万亩次,其中夏蝗 32 万亩、秋蝗 28 万亩,达标面积 约 30 万亩次。
二、安徽省二类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
(一)麦蜘蛛
麦蜘蛛中等发生,发生面积 1000 万亩。
(二)小麦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偏重发生,发生面积 2200 万亩。
(三)小麦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 600 万亩。
(四)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偏重发生,发生面积 2400 万亩。
(五)稻曲病
稻曲病在感病品种上偏重发生,发生面积 800 万亩。
(六)玉米南方锈病
玉米南方锈病大流行风险高,发生面积 1000 万亩。
(七)玉米螟
玉米螟中等发生,发生面积 900 万亩次。
(八)棉铃虫
棉铃虫在玉米上中等发生,大豆上偏轻发生,棉花上轻发生, 发生面积分别为 600 万亩次、150 万亩次、15 万亩次。
(九)斜纹夜蛾
斜纹夜蛾在大豆上偏轻发生,发生面积 50 万亩次。
(十)油菜菌核病
油菜菌核病偏重发生,沿江中西部大发生,发生面积 600 万 亩。
三、检疫病虫
(一)亚洲梨火疫病
亚洲梨火疫病在歙县中等发生,疫情向苹果、梨主产区进一 步扩散风险较高,发生面积 0.2 万亩。
(二)稻水象甲
六安市、芜湖市偏轻至中等发生,双季稻种植区存在重发风 险;池州市、宣城市、铜陵市、安庆市、合肥市等地点片发生, 发生面积 3 万亩。
(三)扶桑绵粉蚧
扶桑绵粉蚧在沿江棉区、菊花种植区有扩散风险,安庆市、 黄山市、铜陵市总体偏轻发生,局部点片偏重发生;滁州市、亳 州市等菊花优势种植区存在传入可能。发生面积 0.1 万亩。
(四)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滁州市、池州市、淮南市偏重发生,其他地区中等发生,发 生面积 15 万亩。
(五)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宿州市、合肥市、淮南市点片发生,发生面积 0.1 万亩。
(六)瓜类果斑病菌
宿州市、合肥市、淮南市点片发生,发生面积 0.1 万亩。
(七)小麦全蚀病
阜阳市、亳州市、宿州市、淮北市、蚌埠市、淮南市等地中 等发生,发生面积 5 万亩。
四、预测依据
(一)草地贪夜蛾
1. 外地虫源持续迁入。据近年调查,草地贪夜蛾成虫每年 4 月底至 5 月上旬从南方开始迁入我省,持续不断迁入为草地贪夜 蛾发生危害提供充足的虫源。
2. 气候条件总体有利。夏季多台风天气有利于草地贪夜蛾迁 入和扩散危害。
3. 食料条件较为丰富。草地贪夜蛾 4 月底至 5 月份迁入我省, 春玉米处于苗期至喇叭口期,食料条件好。6-7 月份草地贪夜蛾继续北扩至沿淮淮北,夏玉米多处于苗期至喇叭口期,食料条件 丰富。秋玉米生育期参差不齐,桥梁过渡田多,有利于草地贪夜 蛾取食;同时受本地虫源累积和回迁虫源迁入的双重影响,易造 成集中为害。淮北冬小麦区受冬前高密度草地贪夜蛾幼虫影响, 部分地块易出现集中为害,造成麦苗缺苗断垅甚至毁种。
(二)小麦病虫害
1.冬前基数总体平稳,麦蜘蛛偏高。各地冬前基数调查,小麦纹枯病在淮北早播麦田零星发生,其他大多数地区迟播麦田未 查见,发病田块病株率一般为 0.2%-0.6%,与上年同期相近,利 辛县、萧县病株率分别为 2.8%、1%,发生数量略高。小麦蚜虫有 蚜株率一般为 1.4%-10.9%,百株蚜量为 7.7-41.0 头,与上年同 期相近,当涂县、和县、望江县、宣州区、无为市等地蚜量略高, 有蚜株率为 12.0%-32.8%,百株蚜量为 70.5-329.8 头。麦蜘蛛 在沿淮淮北旱茬麦区发生普遍,发生田块每市尺行长螨量一般为 8.0-40.6 头,较上年同期增加 56.9%-200.0%,固镇县、颍东区、 利辛县每市尺行长螨量为 85.0-154.3 头,发生数量偏高。
2.栽培和管理措施总体有利。作物秸秆还田、浅旋耕比例较 大,小麦播种量偏大,群体密度偏高、偏施氮肥现象普遍,有利 于菌源基数积累和病虫害发生发展。
3.种植品种对病害发生有利。全省小麦主栽品种总体保持稳 定,多数品种感赤霉病和条锈病,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
4.气象条件总体有利。省气象部门预报,预计 2023 年春季 (3-5 月)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 0.5-1℃,气温变化幅度较 大,有倒春寒发生。全省大部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少,淮河以南 气象干旱发生发展。气象条件对小麦蚜虫发生较有利,小麦易感 赤霉病生育期若遇降水、雾露天气易造成赤霉病大流行。
(三)水稻病虫害
1.螟虫冬前基数较高。冬前大部分地区螟虫基数明显高于近 年。多数地区二化螟亩虫量一般在 820-4890 头,全省平均亩虫 量为 3295.4 头,较上年增加 62.6%。二化螟在沿江中西部、皖南 东部和沿淮西部的霍邱县、泾县、望江县、歙县、郎溪县、东至 县、贵池区、太湖县、潜山市冬前虫量较高,分别为 7033 头、8316 头、10574 头、11437 头、12560 头、18510 头、19031 头、30951 头、34000 头。大螟全省平均亩残虫量 122.9 头,较上年增加 6.5%。 三化螟未查见。螟虫冬前基数为明年的发生提供充足虫源条件。
2.栽培管理制度复杂。沿江江淮稻区是传统的“四稻”混栽区 域,种植制度复杂,加之近年来推广的虾稻共养和再生稻面积逐 年扩大,稻作类型越来越复杂,有利于二化螟辗转危害;近年来 机插秧、直播面积增长较快,人工插秧面积越来越少,水稻生育 期参差不齐,加大了害虫为害期和病害侵染几率;稻瘟病、稻曲 病感病品种种植面积比例增大,无人机防治比例上升较快,害虫 对部分药剂抗性增强等种植和管理方式的改变,将加重水稻病虫 害发生和危害。
3.气象条件总体有利。预计 2023 年春季(3-5 月)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 0.5-1℃,全省大部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少, 淮河以南气象干旱发生发展。春季的气候条件有利于二化螟冬后 发生;夏季若遇多台风和降水天气,将有利于水稻“两迁”害虫迁 入危害和水稻穗期“两病”发生。
(四)玉米病虫害
据各地冬前调查,玉米螟越冬基数偏低,百株活虫数一般为 1.6-26.5 头,多数地区低于历年均值,仅砀山县、界首市百株活 虫数偏多,分别为 40 头、42 头。玉米机收、秸秆直接还田比例大, 有利于玉米弯孢叶斑病、小斑病、褐斑病等病害田间菌源量积累。 夏季若遇多台风和降水天气,将有利于玉米南方锈病暴发流行。
(五)油菜病虫害
据各地冬前调查,油菜蚜虫冬前发生普遍,有蚜株率一般为 3.5%-23.5%,平均为 18.0%,较上年同期增加 9.1%;百株蚜量一 般为 21-372 头,平均为 196.6 头,较上年同期增加 29.0%。菌核 病在油菜主产区常年均为中等以上程度发生,菌源广泛存在,加 之主栽品种对菌核病抗性不强,有利于菌核病发生流行。
(六)大豆病虫害
近年设施大棚面积增加较快,有利于烟粉虱越冬,烟粉虱寄 主种类多,可在多种作物上取食为害;沿淮淮北大豆、花生种植 面积大,周围林木较多,为蛴螬等地下害虫的发生提供了较好的 食料条件。夏秋季若出现干旱少雨天气,将有利甜菜夜蛾、烟粉 虱、棉铃虫、斜纹夜蛾、蚜虫等害虫发生。
(七)棉花病虫害
据各地冬前调查,棉铃虫亩蛹量五河县、宿松县分别为 163.2 头、13.3 头,与近 3 年相近。Bt 棉种植比例大,不利于棉铃虫发 生。夏季若遇多降雨天气将有利于棉盲蝽发生危害。棉花枯(黄) 萎病常年在沿江棉区发生普遍,田间菌源广泛存在。沿江棉区多 为零散种植,减轻了棉花病虫害发生程度。
(八)东亚飞蝗
通过多年的综合治理,我省宜蝗面积为 100 万亩左右,秋蝗 全省平均 0.1 头/m2,最高密度为 3 头/m2,发生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附件:2023 年全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