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4年安徽省种子诚信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5-22]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召开2024年小麦新品种展示观摩暨产业发展大会的通知 [2024-04-07]      关于举办2024年安徽省种业人才专场招聘会的通知 [2024-03-13]      关于做好全省种业信息监测统计工作的通知 [2024-03-11]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开展签订种子企业诚信自律倡议书活动的通知 [2024-02-23]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开展2024年农作物新品种展示评价工作的通知 [2024-02-21]      关于举办2024年安徽省种业人才专场招聘会的通知 [2024-02-21]      电脑设备项目询价采购邀请函 [2024-01-22]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召开五届一次常务理事会议的通知 [2023-12-06]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召开种业创新发展暨金融支持种业振兴大会的通知 [2023-12-06]      电脑设备项目询价采购邀请函 [2023-08-07]      关于举办种子企业加工贮藏、质检技术培训班的通知 [2023-07-11]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召开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的通知 [2023-05-08]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种业处关于品种管理的问卷调查 [2023-05-08]      关于安徽省种子协会第五届理事会人选名单公示 [2023-05-04]      关于申报2023年水稻不育系鉴定的通知 [2023-04-26]      南繁单位需求信息调查表 [2023-04-25]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召开2023年小麦新品种展示观摩暨产业发展论坛会的通知 [2023-04-17]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开展农作物优良品种测产服务的通知 [2023-04-10]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开展2023年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的通知 [2023-03-13]      关于做好全省种业信息统计工作的通知 [2023-02-20]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召开四届九次理事常务理事会议暨专家座谈会的通知 [2022-12-16]      关于做好会员发展和确认工作的通知 [2022-11-22]      关于召开2022种粮一体化产业发展论坛暨优质水稻新品种展示观摩会的通知 [2022-08-01]      关于为会员单位做好农作物优良品种测产服务的通知 [2022-06-29]      关于2022年安徽省种子诚信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结果的公告 [2022-06-27]      关于召开2022瓜菜新品种展示暨全国南瓜新品种观摩会的通知 [2022-06-14]      关于2022年安徽省种子诚信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结果的公示 [2022-06-13]      安徽省种子协会转发省民政厅、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全省性社会团体分支(代表)机构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 [2022-05-06]                                                                                                                                                                                                                                                                                                                           
首页>病虫害测报

    小麦赤霉病愈发严重!安徽“拉响”预防警报

    发布时间:2024-04-11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暴发性、流行性、气候型病害,不仅造成严重减产,还因病粒带有毒素而严重影响小麦品质,对小麦生产危害极大。其发生特点是扬花期侵染、灌浆期显症、成熟期成灾,一般减产10%~20%,大流行年份减产40%以上。


      近十年是我国麦区赤霉病发病最严重的十年。为什么会这么严重?这与耕作制度改变和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我国已经全面推广的秸秆还田能够保护环境,也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但任何事情都是两面的,秸秆还田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之前我们提到麦区中病原菌的数量庞大,这就是由于病原菌可以在还田的秸秆上面存活和繁殖,这些秸秆给了病原菌滋生提供了条件。而另一方面,全球气候变暖后,造成了我国雨区北移。例如长江、黄淮地区,过去小麦扬花期的时候是没有这么多雨水的,现在扬花期间降雨的几率比以前要大得多,这也为赤霉病提供了暴发的条件。

      3月18日和4月3日,安徽省植物保护保护总站分别发布《2024年全省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中期预报》、《2024年全省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预报分别指出:依据近期全省稻桩带菌率调查情况,当前的苗情、入冬以来的天气和3-4月份气象条件等因素分析研判,预计小麦赤霉病全省呈重发态势,自然发病面积4100万亩;赤霉病全省大发生,其中淮北北部偏重发生,全省自然发病面积约4100万亩,集中显症期在5月上中旬。



      1.jpg




      2024年全省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中期预报



      3月中旬,我站组织省小麦病虫害防控技术专家组成员,集体会商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依据近期全省稻桩带菌率调查情况,当前的苗情、入冬以来的天气和3-4月份气象条件等因素分析研判,预计小麦赤霉病全省呈重发态势,自然发病面积4100万亩。

      一、预测依据

      1.气温回升有利于菌源增加。受前期平均气温偏低影响,当前赤霉病病菌子囊壳形成速度较慢,数量偏低。近期调查,稻桩枝带菌率全省平均为1.3%,一般为0.4%-2.7%,较上年同期相近或略偏低,其中南陵县、泾县、望江县、寿县、全椒县、枞阳县等地区带菌率为3.2%-8.7%,略高于其他地区。玉米秸杆带菌率为0.1%-3.5%,较上年同期略高。随着春季气温逐步回升,适湿高湿的田问小气候有利于子囊壳的形成和菌源量的增加。

      2.田间湿度有利于病菌侵染。去冬今春,沿淮淮北、江淮之间、沿江江南降水量均较常年同期偏多,田间湿度偏大,部分田块甚至出现积水,易出现渍害导致植株抗性下降,适宜病菌侵染蔓延。

      3.寄主条件有利于病害流行。全省小麦主载品种对赤霉病抗性不强。加之,前期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以及3月底可能出现的降温天气,引起小麦植株抗性下降,寄主条件总体有利于病害发生。

      4.气象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据省气象部门预测,3月23日-4月11日江北降水量接近常年、气温较常年偏高,沿江江南降水量较常年偏多,气温接近常年;3月23-25日和3月30日-4月1日全省有2次降温过程。自4月上旬开始,全省小麦自南向北开始进入抽穗扬花期,时问跨度长,易感病生育期遇雨几率大4月份全省常年有阶段性的降水气象,适温高湿将有利于赤霉病的发生。

      二、防治技术

      针对全省小麦赤霉病重发态势,各地要落实“两控两保”(控流行、控毒素,保产量、保品质)防控策略,按照“因地制宜、分区治理”原则,科学防控小麦赤霉病,具体防治技术详见《安微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安徽省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帨农防指办函〔2024〕5号)。



      2.jpg



      2024年全省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4月2日,我站组织15个小麦生产市植保站技术人员,召开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依据近期菌源、苗情、未来气象条件等因素分析研判,预计全省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其中赤霉病大发生、穗期蚜虫和白粉病中等至偏重发生、条锈病和叶锈病中等发生,其它病虫害偏轻以下程度发生。

      一、发生趋势

      赤霉病全省大发生,其中淮北北部偏重发生,全省自然发病面积约4100万亩,集中显症期在5月上中旬。

      条锈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300万亩,流行盛期在4月中下旬。

      叶锈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400万亩,流行盛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

      白粉病中等至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700万亩,流行盛期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

      穗期蚜虫在沿淮淮北中等至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1600万亩,发生盛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

      吸浆虫在沿淮淮北常发区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100万亩。粘虫轻发生,发生面积约100万亩。根腐病、茎基腐病在淮北等部分地区会造成一定危害。

      二、预报依据

      1.病害菌源充足,条锈病始见期与上年相近。近年小麦赤霉病、叶锈病和白粉病等病害在全省发生普遍,田间菌源广泛存在。近期调查,赤霉病稻桩枝带菌率一般为0.8%-5.7%,较上年同期增加7.5%-21.7%,其中寿县、贵池区、泾县、全椒县、当涂县等地带菌率为7.7%-15.3%,高于其他地区;玉米秸秆带菌率为0.2%-3.5%,较上年同期略高。小麦条锈病在宿松县零星发生,始见期与上年相近。

      2.田间环境有利于病害发生。小麦群体偏大,部分田块追施氮肥量多,造成田间郁闭;受前期降水偏多的影响,当前田间湿度偏大,易出现渍害影响根系活力,田间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

      3.多降水的气象条件对赤霉病、条锈病等发生有利。据气象部门预测,4月沿淮淮北降水量接近常年,淮河以南较常年偏多,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4月中下旬有2次降水过程,分别出现在16-18日(全省)和25-27日(淮河以南)。全省小麦主体抽穗扬花期时间跨度长,遇雨几率大,气象条件有利于赤霉病和条锈病等病害发生流行。

      4.寄主条件有利于病害和虫害发生。全省小麦主栽品种多不抗赤霉病,对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等病害抗性不强,有利于病害侵染。孕穗至灌浆期的小麦长势嫩绿,食料条件好,有利于蚜虫增殖和粘虫为害。虽然当前蚜虫总体数量较低,但由于蚜虫增殖速度快,条件适宜时蚜量将快速上升。

      三、防治技术意见

      (一)发生形势与防治任务

      预计今年全省小麦中后期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7300万亩次,需防面积约1.1亿亩次。

      (二)防治技术策略

      坚持因地制宜、分区治理、分类指导的原则。以预测预报为依据,突出绿色防控技术,科学开展化学防治,病害重在预防,虫害达标防治。针对全省小麦赤霉病大流行态势,落实“两控两保”(控流行、控毒素,保产量、保品质)防控策略,科学防控小麦赤霉病。

      (三)技术措施

      1.防治技术。各地要根据小麦生育进程和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科学制定最佳防治适期。淮河以南麦区4月上中旬于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开展第一次总体防治(见花打药),主治赤霉病,兼治条锈病、白粉病、蚜虫等;沿淮淮北麦区4月中下旬开展第一次总体防治,主治赤霉病、蚜虫,兼治白粉病、锈病、吸浆虫、粘虫等。淮北中部、沿淮及其以南麦区第一次防治后5-7天再防一次,淮北北部可视天气情况开展第二次防治。高感品种扬花期有阴雨、结露和多雾天气,首次施药时间应提前至抽穗期。小麦扬花期遇阴雨天气,选择抢在雨前或雨停间隙施药,施药后3-6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治,确保防效。

      2.化学防治

      (1)防治指标

      蚜虫800头/百穗以上、天敌数量在利用指标以下及时喷药防治。对早期出现的条锈病发病中心,要立即进行围歼防治。条锈病病叶率达到0.5%,叶锈病病叶率达10%,白粉病病叶率达10%时,要立即普治。

      (2)防治药剂

      防治赤霉病,可选择对赤霉病防效好、毒素控制作用较强,同时兼治小麦锈病、白粉病等穗期病害的高效药剂(具体可参考《安徽省2023-2024年度小麦、油菜重大病虫害防治预案》)。第一次用高效药剂比例要达50%以上,且推荐上限用量施药,确保防控质量;第二次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对苯丙咪唑类药剂抗性水平高的地区,禁止使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单剂及复配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