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4年安徽省种子诚信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5-22]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召开2024年小麦新品种展示观摩暨产业发展大会的通知 [2024-04-07]      关于举办2024年安徽省种业人才专场招聘会的通知 [2024-03-13]      关于做好全省种业信息监测统计工作的通知 [2024-03-11]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开展签订种子企业诚信自律倡议书活动的通知 [2024-02-23]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开展2024年农作物新品种展示评价工作的通知 [2024-02-21]      关于举办2024年安徽省种业人才专场招聘会的通知 [2024-02-21]      电脑设备项目询价采购邀请函 [2024-01-22]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召开五届一次常务理事会议的通知 [2023-12-06]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召开种业创新发展暨金融支持种业振兴大会的通知 [2023-12-06]      电脑设备项目询价采购邀请函 [2023-08-07]      关于举办种子企业加工贮藏、质检技术培训班的通知 [2023-07-11]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召开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的通知 [2023-05-08]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种业处关于品种管理的问卷调查 [2023-05-08]      关于安徽省种子协会第五届理事会人选名单公示 [2023-05-04]      关于申报2023年水稻不育系鉴定的通知 [2023-04-26]      南繁单位需求信息调查表 [2023-04-25]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召开2023年小麦新品种展示观摩暨产业发展论坛会的通知 [2023-04-17]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开展农作物优良品种测产服务的通知 [2023-04-10]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开展2023年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的通知 [2023-03-13]      关于做好全省种业信息统计工作的通知 [2023-02-20]      安徽省种子协会关于召开四届九次理事常务理事会议暨专家座谈会的通知 [2022-12-16]      关于做好会员发展和确认工作的通知 [2022-11-22]      关于召开2022种粮一体化产业发展论坛暨优质水稻新品种展示观摩会的通知 [2022-08-01]      关于为会员单位做好农作物优良品种测产服务的通知 [2022-06-29]      关于2022年安徽省种子诚信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结果的公告 [2022-06-27]      关于召开2022瓜菜新品种展示暨全国南瓜新品种观摩会的通知 [2022-06-14]      关于2022年安徽省种子诚信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结果的公示 [2022-06-13]      安徽省种子协会转发省民政厅、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全省性社会团体分支(代表)机构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 [2022-05-06]                                                                                                                                                                                                                                                                                                                           
首页>病虫害测报

    2023 年全省夏秋季水稻主要病虫害 发生趋势预报

    发布时间:2023-07-21

      7月6日,安徽省植物保护总站召开了全省夏秋季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网络会商会,36个市、县(市、区)植保测报技术人员参加会商。依据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基数、历史数据、水稻生育进程、气象预报等因素,结合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对夏秋季水稻主要病虫害进行综合研判,预计全省夏秋季水稻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主要病虫害发生面积约9500万亩次。

      一、发生趋势及预报依据
      (一)稻飞虱
      1.发生趋势:预计全省夏秋季稻飞虱总体偏重发生,其中四(2)代稻飞虱中等发生,五(3)代、六(4)代稻飞虱在沿江和皖南稻区偏重至大发生,沿淮及江淮北部中等发生,全省发生面积2500万亩次。
      2.预报依据
      (1)褐飞虱迁入期偏早,稻飞虱迁入量偏多。白背飞虱5月中旬开始迁入我省,迁入期与近年相近;褐飞虱6月中旬迁入我省,迁入期较近年略偏早。截至7月4日,灯下有两个明显的迁入峰,6月18-22日在皖南、沿江西部和东部、江淮中西部和东南部等局部地区出现迁入峰,其中宁国市、肥西县、潜山市、东至县、和县、祁门县等地峰日虫量为86-304头,其他地区峰日虫量较低,为26-67头;6月24日-7月2日在皖南大部、沿江、江淮中西部和东南部、沿淮西部等地区出现迁入峰,其中黟县、当涂县、泾县、宣州区、肥西县等地峰日虫量为110-579头,宁国市虫量高达4640头,其他地区峰日虫量较低,为35-96头。江淮及其以南稻区累计灯诱虫量一般为76-441头,较上年同期增加12.7%-57.3%,其中沿江东部、皖南和江淮中部的和县、祁门县、黟县、肥西县等地灯诱虫量为530-1362头,宁国高达9242头。沿江和皖南的南陵县、东至县、当涂县、宣州区、祁门县等地灯下褐飞虱占比偏高,为22.4%-96.7%。
      (2)沿江及以南地区稻飞虱发生普遍。7月上旬各地调查,田间以白背飞虱为主的稻飞虱发生普遍,一般百丛虫量为45.0-287.5头,但沿江东部、皖南和皖西南的黟县、含山县、旌德县、绩溪县、潜山市、岳西县、歙县等地发生数量偏高,为324-514头。大部分稻区百丛卵量为27.5-197粒,泾县、绩溪县、歙县、岳西县为420-1789粒。
      (3)寄主条件有利于稻飞虱取食。我省稻作类型复杂,当前一季稻大多处于分蘖至孕穗期,食料条件丰富,有利于稻飞虱取食为害。
      (4)气象条件有利于稻飞虱发生。据省气象部门预报,2023年盛夏(7-8月)全省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其中江北大部偏多2成以上。沿江江北暴雨日数较常年偏多,江南接近常年,部分地区有内涝或洪涝。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影响安徽的台风1-2个,接近常年。水稻“两迁”害虫目前在西南、华南、江南部分稻区呈大发生态势,台风和偏多的降水天气有利于稻飞虱迁入和迫降。
      (二)稻纵卷叶螟
      1.发生趋势:预计全省夏秋季稻纵卷叶螟总体中等至偏重发生,其中四(2)代偏轻至中等发生,五(3)代、六(4)代在迟熟水稻上中等至偏重发生,全省发生面积1800万亩次。
      2.预报依据
      (1)稻纵卷叶螟迁入期偏早。稻纵卷叶螟5月上旬在我省皖南和江淮中南部的多个地区灯下初见,较上年偏早。截至7月4日,田间赶蛾调查江淮以南稻区有两个小迁入峰,6月18-25日在皖南、沿江中西部、江淮中西部等地有蛾峰,其中旌德县、义安区、泾县、徽州区、黟县等地蛾量为76-264头,祁门县、枞阳县蛾量分别高达780头、402头,其他地区为15-67头;6月27日-7月4日在皖南、沿江和江淮中部等地有蛾峰,其中绩溪县、徽州区、黟县、繁昌区、泾县等地蛾量为68-222头,其他地区为10-47头。峰日蛾量高于上年,但低于2021年、2020年同期数值。
      (2)寄主和气象条件有利于稻纵卷叶螟发生。当前我省一季稻多处于分蘖至孕穗期,有利于稻纵卷叶螟取食为害。水稻“两迁”害虫目前在西南、华南、江南部分稻区呈大发生态势,我省7-8月的气象条件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的不断迁入和增殖,秋季易在长势嫩绿的迟熟单季稻和晚稻上集中为害。
      (三)二化螟
      1.发生趋势:预计二化螟偏重发生,其中二代总体中等发生,沿江中西部、江淮南部和皖南部分混栽稻区早单季稻偏重发生,三代在沿江和江淮部分混栽稻区偏重至大发生,全省发生面积1500万亩次。
      2.预报依据
      (1)一代亩残虫量明显高于近年同期。全省多数地区一代亩残虫量为280-1460头,沿江中西部、江淮南部和皖南部分地区的贵池区、湾沚区、肥西县、东至县、潜山市、太湖县、歙县、宿松县等地为2340-4800头,较上年同期增加0.2-1.2倍,较近三年同期增加0.1-1.5倍。
      (2)混栽稻区一代二化螟为害偏重。一代二化螟枯心率一般为0.1%-0.9%,混栽稻区的肥西县、岳西县、太湖县、潜山市、含山县、无为市、东至县、宿松县等地为1.0%-6.5%。
      (3)食料条件有利,多降水的气象条件对二化螟的影响不明显。7月下旬至8月上旬大部分单季稻处于分蘖至抽穗期,营养条件好,加之沿江和江淮的多种类型水稻混栽,桥梁田多,有利于二化螟取食和辗转为害。未来气象条件(见前述)总体对二化螟发生无明显不利影响,部分内涝或洪涝地区不利于二化螟幼虫和蛹存活。
      (四)稻瘟病、稻曲病
      1.发生趋势:预计稻瘟病、稻曲病在一季稻上偏轻至中等发生,在山区或迟熟单季稻和双季晚稻感病品种上偏重发生,发生面积分别为500万亩、800万亩。
      2.预报依据
      (1)田间菌源充足。稻瘟病、稻曲病是我省常发性病害,常年稻叶瘟、穗瘟和稻曲病发生普遍,部分感病品种发生偏重,加之秸秆还田面积比例大,有利于菌源积累,田间菌源充足。
      (2)寄主条件有利于“两病”发生。当前我省两系杂交稻、粳糯稻感病品种面积占比较大,有利于稻瘟病、稻曲病发生流行。部分水稻种植密度高、高肥水管理、田间郁闭的田块有利于稻瘟病、稻曲病发生。
      (3)多降水的气象条件较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据省气象部门预报,盛夏(7-8月)全省降水量较常年偏多,气象条件将对迟熟水稻稻瘟病、稻曲病发生有利。
      (五)纹枯病
      1.发生趋势:预计全省水稻纹枯病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400万亩。
      2.预报依据
      (1)田间菌源充足。纹枯病是我省水稻常发性病害,常年在我省中稻上偏重发生,田间菌源充足。
      (2)田间发病普遍。7月上旬各地调查,单季稻田平均病丛率一般为1.4%-10.2%,平均病株率一般为0.1%-3.9%,发病程度较近年同期相近。
      (3)高温高湿的气象条件和栽培条件有利于纹枯病发生。据省气象部门预报(见前述),高温高湿的气象条件有利于纹枯病发生发展。水稻生长中后期田间郁闭,通风透光条件差,有利于纹枯病发生发展。
      (六)水稻细菌性病害
      近年,水稻茎腐叶枯病(致病菌为菠萝泛菌和阴沟肠杆菌)在我省呈点片发生,加之今年气象预报7-8月全省降水量较常年偏多,有台风1-2个,部分地区有洪涝或内涝,将加大细菌性基腐病、白叶枯病、水稻茎腐叶枯病等细菌性病害扩散和偏重流行风险。
      二、防治技术意见
      1.明确防治重点。
      夏季以单季稻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为重点,兼顾稻瘟病、稻曲病、细菌性病害等其它病虫害防治。秋季要以单季晚稻、双季晚稻和再生稻后茬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为重点,兼顾细菌性病害和穗腐病防治。
      2.推广绿色防控。
      科学管理肥水,做到促控结合,防止后期水稻贪青晚熟和倒伏。实行浅水勤灌、适时适度烤田等技术,促进水稻健壮生长,恶化害虫食料和生存环境;积极推广理化诱杀、生物控害等绿色防控技术,稻田养鸭、稻“渔”共育等综合种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生物防治:稻飞虱可选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球孢白僵菌、爪哇虫草菌JS001、苦参碱等;稻纵卷叶螟可选用苏云金杆菌(Bt.)、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球孢白僵菌、短稳杆菌等;二化螟可选用乙基多杀菌素、苏云金杆菌(Bt.)、多杀霉素、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印楝素等;稻瘟病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春雷霉素、多抗霉素、申嗪霉素等;稻曲病、纹枯病可选用井冈·蜡芽菌、井冈霉素A等。
      3.开展总体防控。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要根据当地不同病虫害发生种类,于主害期或易感病虫敏感生育阶段实施总体防治,合理混配药剂,治“主”兼“次”,达到“一喷多防”和节本增效目的。
      (1)江淮中部及其以南稻区:7月中下旬,主治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兼治大螟,查治稻叶瘟、细菌性病害等;8月中下旬主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兼治二化螟、纹枯病等。
      (2)江淮北部及沿淮稻区:7月下旬至8月初,主治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查治细菌性病害、稻叶瘟等;8月下旬至9月初,主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兼治二化螟、纹枯病等。
      (3)适期预防穗期“两病”:根据水稻生育进程,稻穗瘟于破口前3-5天施药预防,齐穗期补治;稻曲病于破口前7-10天(10%水稻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齐平时)施药预防,如遇多雨天气,7天后第2次施药。
      4.实行达标防治。
      防治指标:稻飞虱孕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穗期百丛虫量1500头。稻纵卷叶螟分蘖期百丛水稻束叶尖150个,孕穗后百丛水稻束叶尖60个。二化螟分蘖期枯鞘丛率8%-10%或枯鞘株率3%。纹枯病水稻分蘖末期至孕穗期病丛率达10%。稻瘟病叶瘟,发现中心病株即挑治或病叶率达3%-5%时施药防治1-2次;稻穗瘟、稻曲病适期用药预防;细菌性病害出现发病中心,立即施药封锁。
      5.做好药剂选择。
      稻飞虱可选用三氟苯嘧啶、烯啶虫胺、醚菊酯、氟啶虫胺腈、氟啶虫酰胺、阿维·三氟苯、吡蚜酮等。
      稻纵卷叶螟可选用四氯虫酰胺、茚虫威、多杀霉素、氯虫苯甲酰胺、阿维·氯苯酰、四唑虫酰胺等。
      二化螟可选用甲氧虫酰肼、阿维·氯苯酰、四唑虫酰胺、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等。
      稻瘟病可选用三环唑、丙硫唑、肟菌·戊唑醇、春雷·三环唑、井冈·嘧菌酯、苯甲·嘧菌酯等。
      稻曲病可选用氟环唑、咪铜·氟环唑、苯甲·丙环唑、丙环·嘧菌酯、氟唑·嘧苷素、肟菌·戊唑醇、井冈·嘧菌酯等。
      纹枯病可选用噻呋酰胺、氟唑·嘧苷素、肟菌·戊唑醇、丙环·嘧菌酯、井冈·嘧菌酯、戊唑·嘧菌酯、苯甲·嘧菌酯等。
      细菌性病害可选用噻菌铜、噻唑锌、氯溴异氰尿酸、四霉素等。
      6.注意事项。
      要按照施药技术规范和防治对象,用足药量,对足水量,均匀喷雾。防治过程中,提倡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合理轮用与混配,避免一季多次单一使用同一药剂。慎用有机磷类农药,禁止使用含拟除虫菊酯类成分的农药。水稻扬花期慎用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等),减少对授粉昆虫的影响;破口抽穗期慎用三唑类杀菌剂,避免药害。对稻虾、稻鱼、稻蟹等种养区和种桑养蚕区及其邻近区域,应慎重选用药剂,避免对养殖造成毒害。使用植保无人机开展防治时,要严格按照植保无人机防治技术规程进行操作,适当增加用水量。严格执行农药使用操作规程,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稻米质量安全。


      信息来源:安徽省植物保护总站